南网超高压公司以科技提升海上输电安全控制力
来源:www.leyu.com 发布时间:2025-03-02 02:31:17近年来,南网超高压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以海南联网等重点工程为载体拓展“西电东送”事业海上通道,提前布局本体保护、工程防护、运维防控三道防线,加快攻克充油海缆“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强对海上能源通道的控制力。
海南联网工程是海南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是南网超高压公司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工程,分别于2009年、2019年成功投运。该公司不停地改进革新,成功攻克包括复杂海况海缆带电智能检测在内的12项第三道防线关键核心技术,研制成套装备,构建起智能海缆运维体系,实现了对海缆本体及路由的全方位监控与数据共享。
当前,我国海底电缆的第二道防线在自主可控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落管抛石装备及核心技术完全依赖进口,这对运维工作构成了显著制约,并深受国外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南网超高压公司积极做出响应基层实际需求,瞄准技术前沿,秉持“以我为主”的创新精神,全力推进落管抛石技术的自主研发与设备国产化进程。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已成功研发出整套专用技术与设备,其最大作业水深接近百米,落石误差控制在1米以内,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的先进水平。
为激发创新活力,南网超高压公司打破组织壁垒,一方面,以推进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为契机,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与海缆输电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整合海缆相关业务和团队,组建“生产指挥+巡检维护”为一体的海缆管理部,优化海缆输电业务流程及制度,实现海缆输电管理扁平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流程节点精简40%,逐步提升管理效率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秉持“众筹、开放、共享”理念,建设直流输电装备与海底电缆安全运作联合实验室,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创新资源,促进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探讨研究、装备研制、工程应用有效贯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原创技术验证方面,南网超高压公司将落管抛石等创新技术纳入南方电网新技术目录,依托海南联网工程开展验证与应用,一体推进新设备研发与应用。依托工程现场大数据基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与迭代,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明显降低抛石误差率,并增强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产品的广泛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在成果推广应用方面,该公司促进同类业务技术共享,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公司积极拓展技术应用边界,向海上风电、海底通信等领域输出先进的技术。研制满足海上风电场大容量、轻型化及便于运输要求的专用测试装置,助力新能源大规模并网。
为充分发挥数据驱动的核心优势,赋能海缆产业生态圈全面发展,该公司精心构建了海缆“知识包”“数据集”与“图像库”,以此为基础搭建高效平台,实现了研发、设计、制造至运维等各环节的数据无缝对接、信息深度共享及问题协同解答。在此基础上,公司逐步推动“全链条”产业联盟的成立,凭借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详实数据,为供应商绘制精准画像,从而在研发技术、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安装施工等多个专业领域,精选出一批优质合作伙伴。搭建联合创新攻关育才平台,一同推动海缆输电产业体系迭代升级,促进生态合作伙伴互利共赢发展。
南网超高压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不仅在海缆输电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展现了国企的责任与担当。(张熙刚 陈奕钪)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对外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块钱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也许会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6日,全国顶级规模、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问题造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ECO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一样的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因此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